在網路上隨意搜尋,瀏覽到一個名為「失業日誌---連載中」的部落格。
部落格主人分享了他從一份工作離開的心情,混雜著離鄉背井的壓力、對自己的期望與失望、對人生方向的迷惘,用文字誠實紀錄著一切思緒。
看著這些文章,讓我想到自己,從7月1號離職到現在,也超過三個半月了,很快要邁進第四個月。前兩個月恣意玩耍,奢侈享受著暑假,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真正還在讀書的人早就開學步入軌道了,自己還在待業中。肩頭上的壓力一天比一天重,存款卻是一天比一天少。離開學校,僅是失去學生身分;離開工作,沒了職稱,變成一個沒有身分的人,才發現,擁有一個身分在社會上是多麼重要。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轉錄] 冷門科系,也能成為熱門人才
新鮮人職場常勝軍兵法
冷門科系,也能成為熱門人才
首先要恭喜諸位新鮮人,經歷這幾年的就業冰河期之後,在大家即將畢業的此刻,終於出現百業復甦的榮景,即使較冷門的人文社會學院畢業生,今年都可望在活力重現的服務業中,找到不錯的工作機會。冷門科系,也能成為熱門人才
撰文:臧聲遠
就業情報電子報
發刊日期:2004年5月13日
報考研究所者激增,部分國立大學如中央大學,報考人數甚至成長50%,這當然會影響求職人力供給,許多廠商都已感受到徵才的壓力,因此今年投入就業市場者,行情將比往年吃香許多。在此送給大家25個生涯錦囊,祝福各位都能成為職場大贏家。
兵法1:發現你自己的天才
認識你自己,永遠是求職的第一課。在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我看到許多分明適合從事業務工作的年輕人,因為認為業務員「不高尚」,寧可選擇坐辦公桌的工作;或是明明對「人」比「機器」有興趣,卻還是勉強去做研發工程師。工作唯有符合興趣,才能投注熱情;唯有符合自己的特長,方能大放異彩。不妨利用科學化的「職業適性測驗」,發現你自己的天才所在。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轉錄] HP大中華區總裁 / 孫振耀 退休感言
HP大中華區總裁 / 孫振耀 退休感言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