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思考】AI浪潮下依然有價值、值得投入學習的事物

從孩子出生後開始育嬰留停,半年6成薪領完後,繼續請剩下半年,想先請滿一年再考慮是否回去上班。但後來因為主管急著找人,大約休第八個月時就問我有沒有要回去,不回去的話他要找新的人手,因為我暫時沒有要回職場,就回原公司辦了離職手續。2020年1月孩子一歲時新冠疫情爆發,當時人人自危,政府也宣導盡量待在家,不要跟其他人有接觸,所以我也就沒有回去職場上班。接著2022年9月小孩上幼兒園,原以為我可以比較輕鬆,有點時間心力做自己的事情提升自我時,小孩一入學就被老師建議,要帶去跑評估、跑早療,當時的壓力和內心煎熬就不用說了,當然還是以小孩為主。2023年,為期3年的全球新冠疫情終於過去,不過作為家庭主婦的我,也錯過了疫情期間絕大多數人面對疫情大幅提升的居家遠距上班能力,因為照顧小孩和家庭,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好好坐下來在書桌前好好使用電腦,對於因應疫情而發展出來提高生產力的新線上產品,例如google meet、zoom等視訊會議軟體更是沒有機會用過。

好不容易小孩跟老師磨合之下,總算比較適應了學校。2024年我開始透過網路上一些零星的教養線上課程,初次使用了google meet,也給自己機會開始線上學習語言,第一次使用zoom上課,但我都還沒來得及完全趕上大家的腳步,2022年年底才推出的chatGPT,到了2024年已變得超級顯學大熱門,網路上大家都在談AI,隨便大學生都在用AI軟體寫作業、辦公室都在用AI產分析報表和報告,真心覺得我已跟不上時代,不知不覺脫離職場已5~6年,且現在我的生活重心早已不是當時職場工作的內容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是回學校去唸書吧!既然之前的工作經歷,我沒有想繼續累積,不如累積點別的領域吧?

可是當我打開網路,茫然地看著研究所板上的資訊,覺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極端且更讓我失望了,AI時代,大家都焦慮自己是否會被取代,熱切地想要學一些可以保有在現代職場生存的實用技能,可是那些考研所的討論,還是充斥著:「未來依舊是理工人的世代、薪資至上、念研所要計算投報率、沒錢就別往上唸了、讀研出來就是為了要拿年薪三百萬、理工往上讀研是進入高薪科技業入場門票、要考研就是去補習程式語言考電機所&資工所、文組快逃往上讀也是浪費時間、文組無用論」等等之類的論調,但是一個社會的組成不可能只有靠理工相關知識啊。台灣高等教育是否投注太多資源在培養理工人才而輕忽了其他領域呢?

一向不太熱衷新科技的我,本來對於AI是沒有興趣探索或了解的,但因為近期實在太多相關言論,我先問了我從事語言教學的好友,對於AI是否會取代翻譯人員及語言教學老師的看法,友人表示AI的進展能力是真的很令人害怕,也很令人期待。他為此思考許久,最後的結論是傳統教授知識型的教師會被取代,但教練類型的職業不會被AI取代,而是學生和老師都有更方便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語言學習,未來學習一門語言或是獲取一門新知識的速度將會變得飛快,AI是個學習加速器。好的教師或教練的價值和重要性,是情感交流和陪伴,能夠觸發學生學習動機、看出學生的困難點、在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給予學生陪伴和支持、引導學生嘗試及思考如何解決困難、克服人性的惰性等,而這些與情感交流以及和人性有關的技能,都是機器做不到的事情。

我後來也再查了網路上一些看法,我比較認同的是以下論點:當AI持續發展下去,真實和虛擬的界線將難以分辨,但AI再怎樣發展都還是機器,不會有情感和情緒,若發展到極致,屆時人類可能反而會回頭尋找真實,珍惜真實的情感、互動、體驗,甚至「真實」在未來將成為稀缺資源,要價不斐。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終究是人類打造出來的產物,並以服務人類為目的,在未來時代,照理說與研究人類相關的領域和知識運用應該更顯得重要才對吧?研究人類,範圍應該包含人類大腦&心智如何運作?人類如何創造?人類如何使用情感與語言交流?人類如何創造出自身文化?人類如何影響他人?人類如何處理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等等。因此腦神經科學、心理學、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文學、藝術、歷史、教育學、哲學等等偏人文學科的範疇,好像才是值得人類投注未來的領域呀!但是在台灣,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顯而易見,不知道台灣的人文科系在AI時代的浪潮底下是否能殺出一條血路來應戰呢?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育兒】換間醫院聯評

去年2023年2月份在A醫院做完聯評後,由於對該醫院實施衡鑑的心理師不夠信任,加上該醫院診斷孩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疑似自閉類群障礙症,建議持續追蹤。我一直有打算隔年要再找另一間醫院做評估,終於在今年2024年8月份排到B醫院心理衡鑑+職能的評估。

平時帶孩子去上體能團體課,可以近距離觀察孩子在課堂的狀況,就有察覺到孩子衝動性還是滿高的,剛開始幾堂課還會到處遊走或是亂摸東西,很難馬上叫他回來或是讓他停下來,要老師訂下明確規範並執行後才會逐漸改善。且與之說話時眼神飄移,不看對話者的狀況仍然非常明顯,以及拍照時無法持續看著鏡頭幾秒鐘等,到現在5歲多都還是這樣,特質非常明確。所以對於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我已坦然接受。

但我也是覺得除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外,他好像沒辦法察覺周遭的人已經在開始對他失去耐心或生氣了,常被提醒很多次還在滿不在乎或嬉皮笑臉、或是他只會吵著要別人滿足他的需求,沒有任何退讓溝通空間,直到其他人真的動怒,指責他或是禁止他時,他也不會因此收斂、悔改,反而是勃然大怒,還一副理直氣壯、強詞奪理的樣子。若不滿足他的要求、不照他說的做,他甚至會動手攻擊人或物品發洩怒氣,情緒起伏非常大。近期尤其是對媽媽,他生起氣來會毫不客氣的揮起拳頭往媽媽身上打、用腳踢媽媽、摔東西,攻擊性很強,除了媽媽以外,他也會在生氣時對老師有攻擊行為,但對爸爸比較不敢。總之就是情境辨識、情緒控制方面似乎有障礙,我也一直懷疑他是亞斯伯格症,所以很積極想要尋求第二次的心理衡鑑。

B醫院衡鑑時間大約40分鐘左右,是一位從未見過面的心理師施測,心理師沒有先問我太多關於孩子的事,只請我在門外等候時填寫兩份問卷。小孩直接由心理師拎進去診間測驗,測驗結束心理師請我進去診間談話,直接明確的告訴我結論,他是亞斯無誤。

心理師接著說,根據測試結果,我孩子的認知能力、視知覺能力非常優異,在同齡中幾乎是PR99等級,但是,他的情境判別能力程度落在中下,在情境圖卡判讀的關卡,他回答的並非一般來說顯而易見的答案,而是講了另一種見解,嚴格來說也不算錯,但並非該圖卡情境呈現的重點。心理師說一般各項能力平均發展的孩子,如果認知能力落在中間值,而情境判讀能力是中下,整體能力落差並不大,大家會覺得他不懂很正常。但我家孩子的狀況是他認知能力極高,但情境判讀能力僅中下,兩者落差之巨大,會讓很多人覺得他不可能不懂,他只是講不聽、故意去做。這也是這類孩子的障礙所在,所幸他認知能力高,可以靠持續學習來改變。心理師也給了一些關於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認識情緒、判別情境的技巧。

另外心理師也有提到,孩子還是很明顯衝動性高、活動量高,自我控制能力弱,在我和心理師的談話過程中,孩子也頻頻來插話、問東問西、打斷我們談話。沒辦法跟他提醒一次他就克制住自己,談話過程中心理師應該因為他打斷我們,重複跟他講了好幾次,媽媽跟心理師在聊天,請他自己玩,並且小小聲地玩。心理師強烈建議我們要上人際互動技巧課,聽到我說我們有在排了,心理師還給我希望說,她看看能不能即將開課的這期就開始上,結果查了一下發現我們可能本期還上不到,要等下一期...好久啊殘念。對於家裡這一隻小屁孩,活脫脫是謝爾頓的翻版,我心情十分複雜。

更讓我心情糾結的是,下午1點多在離開醫院的路上,這小屁孩就因為對午餐地點有意見,不肯照我說的,堅持要我照他說的,而對我大發飆,直接在大庭廣眾下對我拳打腳踢,為母的真是要氣急攻心,還得強忍怒氣,以免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打小孩。因為他的突然發飆事件,我們僵持溝通了許久,最後進到餐廳吃午餐大概是下午兩點半以後的事吧.......吃完他心情可好得很,彷彿剛剛在公眾場合又哭又鬧、對媽媽又打又踢的事都沒發生一樣。

返家後我們才又溝通一次關於中午的事件,他心情還算平穩,也有跟我道歉,怎知當我以為已經處理完畢,沒想到晚餐馬上發生一模一樣的事,我點的餐送到後,他上餐桌發現不是他想吃的,又開始對我頤指氣使要我重訂一份、不然就是去煮一份他要吃的給他,十足大爺樣,我說不行,我不會幫他重訂一份也不會幫他煮,他就開始大爆炸,抓起桌上東西就摔、抓到牆上的紙就撕下、衝到我身旁打我、我起身離開座位閃過他,他就用力把椅子翻倒地上發出超大碰撞聲,請他冷靜下來,把椅子復原,他用力把椅子翻回來後,又迅雷不及掩耳踢翻了一旁的垃圾桶,甚至想要把餐桌掀翻,而餐桌上還有熱騰騰的餐點.......他就這樣亂發脾氣胡賴潑撒翻天覆地,嚎啕大哭尖聲大叫,還說出一些叫我離開這個家、他生氣時最討厭我之類的氣話。我到底是招誰惹誰,就算是謝爾頓,發脾氣時也不會出現這些暴力行為啊!

這小孩為了小事陡然變臉、動手動腳的態度不但無理又無禮,真的讓我很傷心氣憤又煩惱。心理師今天才跟我說要引導他,幫他標示出情緒、溫和好好說、正向鼓勵等,我也很想啊!而且我也一直努力!但他發脾氣就攻擊我的種種事件讓我覺得我就算對他溫和,他也是覺得我好欺負、可以把氣全出在我身上而已。因為我有問他同樣的情境下若是爸爸在場,他就算再怒都不敢對爸爸這樣,為什麼?他就說因為爸爸很兇。所以我是要很兇他才知道我在生氣?他又說不行、媽媽不能有生氣的情緒,他要媽媽只能有開心和平靜的情緒,只有他可以生氣,而且他可以對媽媽生氣,但媽媽不行對他生氣。我聽了真的是無言...我教了他這麼久的情緒和行為,他卻這樣想,深深覺得我真是個失敗的母親。